您的位置:首页 >学院概况>发展规划>详细内容

发展规划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来源:发展规划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02 浏览次数: 【字体: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于20155月挂牌成立办学以来,在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训室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支持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建设的决定》,专门就师资队伍、实训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3.7亿元,完成了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楼、图书馆、食堂、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65个专业实训室;开设专业10个,从省内高等院校聘请17名学科带头人和兼职教授,通过公开招录、州内选调、自主招聘等方式引进130多名专业教师,全面提升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在校生人数达到1831人。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大学功能逐渐完善,区域影响力明显增强。

面向学院未来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基础建设难以满足学院长远发展的需求;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重道远;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编制紧缺,专业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紧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对这些影响学院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在十三五期间认真研究解决。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建设有特色有影响力高职院校”的关键时期。学院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及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和省州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基础、提高质量、服务需求、发展内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州委“六抓思路”,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聚焦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努力创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二)发展定位

服务定位——立足临夏,面向甘肃,辐射全国

类型定位——以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开展好继续教育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积极探索借鉴高校发展经验,走好特色专业立校的路子,全力推动两大改革、八大工程,促进学院特色建设、内涵建设2020年,把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的职业院校,顺利通过办学质量评估。

2.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2020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规模达到5000人;累计承接各级各类职业培训1万人次。

——专业建设:2020年,全日制高职专业总数达到25个左右,形成医学、教育、语言、财经、农林、工学类专业群。建设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35个校级重点专业。

——教师队伍:2020年,全院教职工总数450人,专任教师300人以上;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不低于15%;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教师达到15%以上;双师型教师50%以上。每个学科配备学科带头人1名,每个专业配备专业带头人1名、副教授及以上12名。

——实训基地:2020年,增加校外实习点,筹建“三院(园)”、“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增加60个;校内实训基地在汽车医院的基础上,筹建附属口腔医院(门诊)幼儿园;建成外语翻译人才培训中心、园林技术培训中心;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就业工作: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紧密依靠行业协会、托管集团,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力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校园基本建设:2020年,完成5号学生公寓楼、第二食堂、专家公寓楼建设;力争三期建设规划项目启动,完成体育馆和2号教学楼立项;争取解决后续发展建设用地。

——图文信息建设:全面升级校园网络,建成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智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校内图书馆藏书量达到40万册。

——科学研究:科研经费显著增加。力争在科研项目承接数量上实现突破,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数显著增长;发挥好2个研究所功能,加大产业研究创新力;建成1-2个双创基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

二、发展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院重点实施“两大改革”、“八大工程”,突出建设重点,打造特色亮点,推动学院改革发展。

()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合理设置校内机构。根据学院发展需要,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党政机构、教学机构。调整或新增必要的内部机构,充实完善机构职能,逐步形成院系二级管理体系。

2.实施教职工全员聘任。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度,对工勤人员按照等级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3.逐步建立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按照以岗定薪、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起重人才、重知识、重实绩、重贡献,并向教学第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完善学院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政、纪检、人事管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实现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管事,为依法依规治校提供保障。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完善课程设置,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能力培养;优化公共基础课程所占总学时比例,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2.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建设项目,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建设校级精品资源课10门,完成20门校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开展现场教学,以此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搭建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4.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强实训室管理,对现有实训室定期进行规范化考评;充实和加强督导室力量,充分发挥督导室职能,定期对学院、系部、专业、课程四个层级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发布质量报告,并逐步引入校外专业评估机构参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健全课堂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评估质量因子指标体系,完善系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推进考试信息化管理,制订并实施教考分离办法,建立学生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测试平台,形成管、教、学三方联合监督的组织架构。

5.强化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完善大赛培训和选拔机制,将大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与学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运作质量,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完善院级、省级、国家级竞赛选拔机制,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到“十三五”末,教师教学技能获省级以上奖项5项以上,学生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0项以上。

()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为目的,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通过外引内培,基本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1.继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设立专项人才经费,聘请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兼职教授20人;引进专业人才、优秀青年教师200人,提升学院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2.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学院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鼓励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培养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另一方面学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到2020年,新培养100名“双师型”教师,使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3.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采取有计划引进硕士研究生与支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举的方法,力争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5%以上。学院对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专任教师给予一定数额的学费资助。为保障本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将逐步把教师的学历要求与岗位聘任、职称申报晋升挂钩。

4.加强教师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校培,每年选派510名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学习交流,特别是选派到对口支援我院的厦门三所高校,拓宽教师视界,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每年选派510名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学习,把最新的用人标准、先进的实践经验引入教学。

()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按照仿真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效益性、持续性等原则,各专业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教学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实验实训室,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努力建成“三院”、“两中心”、“一基地”,力争建立1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1.积极创建“三院()”、“两中心”、“一基地”

创建“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汽车医院”

紧紧抓住汽车时代到来的机遇,建设好“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汽车医院”,以“汽车医院”为基地,依托当地汽车营销4S店,引进合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为我院汽修专业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训及创业就业平台。

筹建“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门诊)”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创建“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门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院计划3年内完成“医院(门诊)”的建设,在服务当地群众的同时,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训、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筹建“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幼儿园”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地处临夏市城市东区的我院周边住宅小区不断增加,城东区对幼儿园的需求是客观的。学院计划35年建成“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幼儿园”,“幼儿园”的建成将满足社会对幼儿入园的需求,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也为当地幼儿园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建成“外语翻译人才培训中心”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临夏与中亚、中东国家经济社会的合作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族用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将呈现出广阔前景,外向型人才队伍的需求必将逐年加大,“中心”的建成,将为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建成“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园林技术培训中心”

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人们对城市绿化品位的提高及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建成“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园林技术培训中心”势在必行,学院有植物种类达100多种的校内绿化基地,外有东郊公园及牡丹景观基地,使“中心”实训场所有了保障。“中心”的建成,为全州园林建设从业者提供培训的同时,也为我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训及创业就业服务。

建成创新创业基地

着力推进双创基地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落成,实施引企入校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和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指导队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交流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以学生实践技能大赛为抓手,依托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开展自主创业项目。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多渠道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与相关专业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及就业合同,为学生步入社会开展岗前专业实践及就业打好基础。每个专业与州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1020个,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逐步完善合作机制。

()专业建设实施工程

结合学院实际,紧贴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论证开设新兴复合专业。“十三五”期间,全日制高职专业达到25个左右,计划重点培育12个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紧密、办学基础条件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专业,建成以应用阿拉伯语、应用波斯语为特色专业及医学、教育、语言、农林、工学类等专业为主的专业群;新增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2个。

()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

统筹做好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校园带宽升级、校园无线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新媒体中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应用不断升级的要求。

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应用,实现信息技术对学院主要业务的大部分覆盖。建成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技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建成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成校园广播网,音频播放系统覆盖校园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具备无人值守及分级调控功能;建设校园网络电视系统、校园电视台,所有教学点均可流畅直播或点播校园网络电视(视频)。学院出入口、资料室、档案室等重点区域配备高清监控;建成校园卡系统,实现就餐、购物、图书借阅、信息存储、考勤及门禁管理等功能;不断扩充学院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院形象的展示功能和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

()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建立科研平台。以两个产业研究所为引领,整合校内外优秀科研力量,组建跨单位、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支持、鼓励全院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力争立项一批国家级、省级科学研究、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特色专业的研究和建设成果。结合专业建设新建3个校级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服务社会等创新研究。力争在科研项目承接数量上实现突破,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每年投入科研经费20万元以上,其中校级课题研究每年10万元,教师发表论文数显著增长。

2.承接社会技能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积极承接州内外各类培训,发挥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会计考试培训基地、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等机构的功能,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年培训人数2000人以上。

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以“三院(园)”、“中心”作为社会服务的平台,加强医学、学前教育、农林、汽修、会计等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创建“汽车美容店”、“幼儿成长乐园”、“护理院”等一批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实现学生实习与社会服务两促进。

 ()招生就业工程

1.创新招生工作思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招生计划,扩大周边省份的招生名额;推动校企合作,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拓宽招生渠道,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

2.进一步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健全院系两级就业管理机制,配齐就业专干,对学生就业率统计实行动态监测,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就业信息化服务,全面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与本地高校校园网互联互通,扩大就业信息覆盖面,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服务为驱动、不断落实“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满意度。“十三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合作交流拓展工程

1.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继续深化与马来西亚伊斯兰科技大学、伊朗库姆穆斯特法国际大学的合作办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实现互派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互派交换生,探索“2+1”或“2+2”合作育人模式,培养高层次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主动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2.加强与省内外同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厦门3所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重点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突破。以甘肃职业教育联盟为纽带,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不断完善中高职一体化、五年一贯制及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的贯通培养体系。

()思想政治及文化建设提升工程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着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依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努力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打造崇尚工匠精神,以德修身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办好学生实践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对校训、教风和学风的诠释,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方式,以此为载体,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教育、服务、管理全方位育人。

三、保障条件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地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依章程办校。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新形式,不断推进校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管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高度重视思想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两微一端”等网络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增强群团组织的动员力和服务力,形成学院建设发展的广泛合力,共同谋划学院改革的正能量。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基石保障

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为目标,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制定并实施干部素质提升计划,通过组织干部挂职锻炼、进修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进行干部考核,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形成干部勤政廉政、履职尽责、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为学院长远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加大建设经费投入,为学院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勤俭办校,努力增收节支,为学院“十三五”改革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与保障。科学预算、严控支出、注重效益。纳入“十三五”规划的专项资金,精心筹措,合理安排,确保投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学院内部审计监督,加强学院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保值。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