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体制机制>工作手册>详细内容

工作手册

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1 09:50:23 浏览次数: 【字体:

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一、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为依据,坚持以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着力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实现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使学校在全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思路

1.战略思考

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示范校建设,完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配置,注重能力和技能训练,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专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入企业和行业师资;另外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技能和团队精神,开发符合中职生的校本教材,完善课程资源体系,并通过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引领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变革。

2.工作思路

学校将主动适应临夏州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以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深入调研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商务阿拉伯语专业发展,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优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提升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于临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的目标。

3.基本路径

(1)全员参与,合理分工。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员参与,稳步推进示范校建设和相关工作。

(2)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工作组,各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分别成立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项目资金坚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管理原则和“学校统一规划、分类分项预算、年度收支平衡”的管理办法。

(3)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具体项目建设工作由学校“省级中职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统筹安排,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定期检查通报,项目建设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统筹省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资金管理,推进各建设项目高效运转。

(4)长效管理,严格考核。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学校实施的长效管理机制,注重过程管理。对项目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全员参与,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周周有任务,月月有检查,期期有考核,年年有总结”,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紧扣临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商贸阿拉伯语专业,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成为同类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示范。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企业的参与下,形成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创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临夏地区综合类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单一、重理论的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内引与外联相结合的方式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通。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企业生产过程与人才培养路径高度契合,以企业为平台,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贯穿知识、技能、态度培养,实现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按照“重点建设、品牌引领、特色示范、协调发展”的原则,紧紧依托行业,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深化骨干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各专业提高整体实力,带动各专业健康发展,促进学校专业结构整体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对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课程体系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等途径,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从具有综合能力特征的实际工作中抽取能力相对单一、具有课程开发价值的典型工作,把相互关联的实际工作任务归并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引进企业和社会专家参与课程评价。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示范学校建设期间将修订和开发20门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6门,编写、开发教材11本及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习题库等。

(2)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化、“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专业带头人采取国内外考察、研修、培训和到校外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提高。骨干教师采取国内外考察、到企业相关技术工作岗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采用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到企业技术岗位顶岗锻炼,兼职教师到相关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理论培养、组织参与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两年内新增专业带头人6名,新增骨干教师16名,培养“双师型”教师25名。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新建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与40家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顶岗实习的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达到9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达到100%。基于“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手册,健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4)改革评价模式

改革以分数为重点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职业资格为标准、以企业用人为目标、以技能鉴定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根据专业特点,扩展评价内容,采用过程化的动态评价方式,建立由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步骤

根据教育厅 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我校省级示范校项目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1.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项目建设办公室、专项建设工作组及监督工作组,明确各组工作职责。

2.组织学习,宣传动员

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认真研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6月下旬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同时要求各科室通过部门会议,集中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与学校建设计划,宣传到位,为项目建设实施奠定基础。

3.全面调研,制定方案

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7年9月-2019年9月)

1.第一年年度目标(2017年9月-2018年9月)

(1)总体目标

全面启动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并完成第一年建设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启动重点专业建设工作,搭建校企共建平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项目。

(2)具体目标

①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3个重点专业和1个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后开始实施。

制定相关制度,出台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社会评价、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考核等制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针对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全面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与企业合作,初步构建“弹性学制、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园校互动”、“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等3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重构重点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部分班级开始试行。

启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开发2门精品课程,完成7本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启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参加省级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完成协作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开发3个重点专业5门精品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启动重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年度分解目标落实建设指标任务。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13名,聘请兼职教师6名,选派26名教师外出进修、下企业锻炼的轮训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3个校外实习基地,并开始运作。

学前教育等3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所需投入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基本到位,改造校内实训基地3处、实训室10个。

启动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工程建设。初步完成数字化校园硬件支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按照示范校建设的阶段性验收目标和监测指标,自查整改,准备接受教育厅、财政厅的中期检查。

第一年度项目总体投入资金50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5万元,学校投入资金50万元。

2.第二年年度目标(2018年9月-2019年5月)

(1)总体目标

在分解落实第二年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完成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任务。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完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继续做好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2)具体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总结试点经验,在专业群中开始带动推广。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完成4门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和4本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准备公开出版3本专业教材。

完成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国家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继续做好3个重点专业4门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12名,聘请6名兼职教师,选派17名教师外出进修、下企业锻炼的轮训工作。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继续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加强3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全部到位,继续做好新建和校内实训基地改造和建设工作。

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能力建设,协作完成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任务,建成办公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并发挥其基础平台作用。

建成全校教科研成果展示室和各个建设项目的成果展示室,全面展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的示范性成果。

第二年度项目总体投入资金35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5万元,学校投入资金50万元 。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

2019年5月前,全面完成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目组对两年来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自查和分析总结,于2019年6月前完成书面总结报告,进行成果汇总,查找存在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准备迎接省教育厅、财政厅对我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全面检查验收。验收结束后,学校项目领导小组依据各工作组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工作组和个人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终审:示范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