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设成果>建设方案>详细内容

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来源:示范办 发布时间:2019-09-27 08:53:24 浏览次数: 【字体:


机构代码

55126143-4

项目编号

GSZZSFX201718

临夏回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

(申请批复)

 

 

 

所属市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市级教育部门盖章)

主管部门

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盖章)      

编制人员

王心辉 张小吉                

编制日期

2017年7月8日                

 

办公电话

0930-6225209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

13993092193            

 

电子邮箱

861719398@qq.com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盖章)

编 制 说 明

 

本文档内容传达至各市州(或县区)及相关学校,供指导项目学校编制《甘肃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时参考,为《甘肃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的编制提供基础。本方案由项目学校编制,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核批复后,作为各项目学校建设资金预算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项目学校进行验收的重要依据。

本文档内容包括了编制提纲框架,内容由地方主管部门指导项目学校填写。有关部门和专家将对《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提出要求和说明。同时,各项目学校要制定《×××学校省级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学校省级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作为本校《建设方案》的附件。

建设方案的正文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四号,行距为固定值18磅。

建设方案总字数控制在6-10万之间。

 

 

 

 

目录

序言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主要问题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思路

1.战略思考

2.工作思路

3.基本路径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一:学前教育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二:畜牧兽医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三:商务阿拉伯语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项目一: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设立机构

(二)保障机制

(三)过程管理

(四)经费保障

五、经费预算

六、实施步骤

附件

 

 

 

 

序言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是促进学校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重大举措。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计划项目建设方案》,对于我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职业教育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 财政厅《甘肃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评选工作的通知》、《关于公布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在全面分析近年来学校改革发展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临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了《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包括“序言”、“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目标与思路”、“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实施步骤”、“附件”八个部分。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商务阿拉伯语专业3个重点专业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项目。

《建设方案》总体投入860资金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2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0万元,学校投入资金100万元。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2014年出台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重点办好经评估认定的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甘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展省级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使其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建设示范学校是临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临夏州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临夏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形式。一是劳务输出规模大、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多;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农业技术使用逐年提升;三是以清真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园建设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四是多种旅游资源大放异彩,有效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临夏州近年来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临夏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临夏州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发展思路、发展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临夏及周边地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2.建设示范学校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为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供应,国家和地方两级部门均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发展战略地位思考,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力度。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近10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要求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因为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农村经济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幅度快速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渠道,有效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

甘肃省委、省政府、教育厅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重点办好经评估认定的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临夏州委州政府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州教育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

3.建设示范学校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临夏州下辖七县一市,人口约220万,在校学生37.9万人,其中接受职业培训学生6180人。全州各县市均建有职教培训中心,地区级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全州有职校19所(包括农业职中)。在所有职业学校中,只有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综合类中职学校,学校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合署办学,实现实训资源、师资共享。

学校将以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充分发挥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二)建设基础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是1981年创办的临夏州民族学校和1987年创办的临夏州农业学校。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成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辟中高职贯通、升学与就业并重,为学生成才立业搭建平台。全校师生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原州农业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德育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原州农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学生就业先进集体”,2014年-2016年我校学生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学校马绍武校长被评为2016年全省中职学校明星校长。

1.办学条件好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49亩,建筑面积12.2万,主要建筑有1栋教学楼,2栋实验实训楼,4栋学生宿舍楼。建有教育系实训中心、外语系实训中心、园林系实训中心、牧医系实训中心、财会系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汽车医院1个,已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室69个,实训设备总值1892万元学校现有学生2376人,学校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设有财会、农牧、水利水电、法律4大类10个专业,有大专、本科学员303人。

学校与清华同方、新疆天业集团、临夏欧亚快车手4S店、临夏燎原乳业及州内幼儿园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达到95%,满意率达96 %。

2.教师队伍实力强

随着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7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中级教师103人,研究生4人,“双师型”教师149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骨干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表率作用好,具有多年领导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经历,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

3.注重实践教学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德技能并重”,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场景教学方式引入专业课教学课堂,创立了边教、边学、边做的“三边”法。通过“上午理论、下午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运行方式,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了以“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为主的专业教学模式,达到了“做中教、学中做,教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实现了校企融合、教学融合的最大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理论—模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水平、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优化师资队伍

在强化校本培训的同时,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建立校企融合结对培养,建立专兼职技师型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教师培养使用和考核聘任的激励机制。两年内选派30名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生产性培训和转岗培训,选派30名专业骨干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培训,选配学科带头人赴国外参加赛德尔等各类培训1人次,组织专任教师和班主任参加省市区级德育工作交流、研讨活动。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聘用企业、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指导任务。着力培养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专兼职教学团队,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力量。

5.社会服务能力强

学校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面向行业、企业、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对口支援等服务,学校每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行业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在职工人技能鉴定培训2200人次左右,短期培训工作有效服务了社会,提高了学校社会声誉。

6.不断完善内部管理

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以政教处牵头,门卫、楼管、班主任、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管理体制,以教务处牵头,教研室、实训组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制,以总务处牵头,楼管、学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后勤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安全责任追究制、教师聘任制、教学目标责任制、教研工作激励制和班级管理责任制等管理办法,使学校内部管理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学校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融为一体,通过系统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观培养、传统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全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学校德育文化特色更加鲜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硬件设施、网络信息平台软件建设,投资完成校园数字化升级换代,建成功能齐全、运行流畅的校园网和便捷高效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师生生活服务平台和学校办公及管理工作平台,学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

7.推进评价机制创新

创新评价考核制度,形成了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逐步形成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评估,准确全面衡量教学状况,找出薄弱环节,为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决策提供依据,激励引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技能考核、职业道德考核,促进专业课程考试、文化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形成了忠诚勤勉的教风和勤学苦练的学风,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主要问题

近几年学校虽然在办学理念上不断更新,在办学、教学、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特别是依靠项目支撑在校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一定的加强,与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学校的发展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中职学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应有的能力相比还比较薄弱,集中体现在示范校建设中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工作(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仍然在“一元(学校)”领域内运行,要实现在“二元(校企)”领域发展还有许多“瓶颈”问题需要突破。主要表现在:

一是办学的专业设置上骨干专业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专业上,一些专业之所以成为骨干专业不但是与学校的师资、设施以及学校办学的历史客观地紧密联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学校未来的发展导向。目前,专业设置上存在多而不精,全而不特的现象,以骨干专业及专业群为支撑,特色专业设置理念不突出,存在盲目的人力、财力、精力的反复投入和发展思路上的徘徊,因此,必须以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和商务阿语为重点建设专业拓宽发展骨干专业群,做大做强骨干专业。

二是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利用的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省、州财政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积累投入,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条件基本充足。但要实现以骨干专业及专业群为支撑,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实训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同时现有设施的日常管理、保管维护、实验(实训)开出率及效益发挥等方面管理不够科学、维护不够经常、利用不够充分,要不断研究将实训设施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三是办学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深化。虽然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历史、经济和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惯性等原因,办学机制创新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化乃至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工作的有力推进。

四是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虽然我校教师人数基本满足,但教师结构不合理,非专业课教师转型速度较慢,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重点专业课教师紧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较少,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急需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虽然近年来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这些改革是局部的、小量的、有局限性(企业的参与度有限,甚至是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与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目标相比,课程改革与企业岗位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与教学模式要求的统一缺乏系统性;课程开发缺乏全面性;课程体系与教材载体(课本、课件及软件等)缺乏对应性;同时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的能力有限、力度不足。

今后,我们将以创建省级示范校为契机,通过改进和加强以上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突出示范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为依据,坚持以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着力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实现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使学校在全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三)基本思路

1.战略思考

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示范校建设,完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配置,注重能力和技能训练,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专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入企业和行业师资;另外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技能和团队精神,开发符合中职生的校本教材,完善课程资源体系,并通过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引领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变革。

2.工作思路

学校将主动适应临夏州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以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深入调研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商务阿拉伯语专业发展,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优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提升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于临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的目标。

3.基本路径

(1)全员参与,合理分工。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员参与,稳步推进示范校建设和相关工作。

(2)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工作组,各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分别成立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项目资金坚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管理原则和“学校统一规划、分类分项预算、年度收支平衡”的管理办法。

(3)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具体项目建设工作由学校“省级中职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统筹安排,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定期检查通报,项目建设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统筹省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资金管理,推进各建设项目高效运转。

(4)长效管理,严格考核。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学校实施的长效管理机制,注重过程管理。对项目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全员参与,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周周有任务,月月有检查,期期有考核,年年有总结”,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紧扣临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商贸阿拉伯语专业,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成为同类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示范。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企业的参与下,形成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创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临夏地区综合类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单一、重理论的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内引与外联相结合的方式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通。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企业生产过程与人才培养路径高度契合,以企业为平台,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贯穿知识、技能、态度培养,实现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按照“重点建设、品牌引领、特色示范、协调发展”的原则,紧紧依托行业,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深化骨干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各专业提高整体实力,带动各专业健康发展,促进学校专业结构整体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对全州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课程体系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等途径,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从具有综合能力特征的实际工作中抽取能力相对单一、具有课程开发价值的典型工作,把相互关联的实际工作任务归并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引进企业和社会专家参与课程评价。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示范学校建设期间将修订和开发20门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6门,编写、开发教材11本及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习题库等。

(2)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化、“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专业带头人采取国内外考察、研修、培训和到校外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提高。骨干教师采取国内外考察、到企业相关技术工作岗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采用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到企业技术岗位顶岗锻炼,兼职教师到相关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理论培养、组织参与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两年内新增专业带头人6名,新增骨干教师16名,培养“双师型”教师25名。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新建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与40家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顶岗实习的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达到9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达到100%。基于“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手册,健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4)改革评价模式

改革以分数为重点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职业资格为标准、以企业用人为目标、以技能鉴定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根据专业特点,扩展评价内容,采用过程化的动态评价方式,建立由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预期效益

通过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学校在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在全州中等职业教育中具有明显榜样和示范作用。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长效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方式来引领课程体系建设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科学的管理机制,在临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1)专业特色明显,优势更加突出

通过对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和商务阿拉伯语专业重点建设,在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上3个专业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校企结合紧密、教育教学质量高、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高、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及活力,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辐射和带动州内同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和商务阿拉伯语专业的特点,通过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制。同时,创新课程建设理念和课程标准,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与相关行业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出行业认可、具有示范作用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核心课程。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成为同类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示范。

(3)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改革教师培养模式、评聘和评价方式,学校教师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队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实施示范建设,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师德高尚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成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人才库,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机制。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化、“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4)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通过实施示范校建设,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质量标准,岗位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规范文件,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构建支撑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综合管理系统,规范对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提高教职工高度自觉的制度意识,减少管理的随意性,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并全面推动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5)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区域经济建设为依托,以校企结合为载体,对外培训、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学校师生、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技术开发服务和辐射交流,充分整合校企资源和社会资源,培育和拓展市场,扩大服务规模和辐射范围,使社会各界参与和分享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一:学前教育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一)社会需求

“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前期是开发儿童心智和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抓住发展机遇期,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甘肃省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1-2O15年)》等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就临夏当地而言,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02所,州幼儿园公办378家,民办124家,在园幼儿8707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7.3%。当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尤为短缺,现有教师当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足20%,扩展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市场刻不容缓。

(二)现有基础

近年来,临夏州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的重点专业。学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有着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科结构合理,年轻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4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1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设施设备及实习基地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训中心现建有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实训室20个,总价值401.1138万元。其中有省级高标准、精装修琴房88间、雅马哈钢琴49台,星海钢琴33台。星海三角钢琴1台,绘画室6间、高级舞蹈室4间,共计面积700平方米,高标准手工操作室4间、陈列室1间、心理咨询室1间,与全省40家重点幼儿园签约,建成强大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总体目标

紧密结合甘肃省人口、资源、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情况,利用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是目前临夏州唯一的学前教育专业,依托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资源共享优势,艺术教育专业人才雄厚的特色,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临夏州、甘肃乃至西部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发展成为临夏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核心教育机构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的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一批实用性较强的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团队,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甘肃乃至西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1.分年度建设目标

以国家教育政策为指导,以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职业教育市场要求、幼儿园一线教学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灵活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校园(企)合作,培养一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努力将学前教育专业建成具有示范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1)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通过跟幼儿园校企合作完成各专业人才需求,形成调研报告,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2)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课程体系紧贴“以人为本,突出教育能力,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主线,增加人文知识,加大专业课比重,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三个技能块,即:基本技能模块(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模块(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和综合技能模块(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根据“针对性、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性”等原则,积极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三、建设思路

建设以岗位技能为中心,以创建一流专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本教育。

坚持“三个并重”,即:服务学生与教育学生并重;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并重;办学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

明确“三个原则”,即:以“实际”为原则制订教学计划,以“实用”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三本教育”,即: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为社会服务为本。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①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开展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办学领域,采取上挂下联的联合办学模式:首先,由单纯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转变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幼儿教师终身教育,加强各类培训,进一步构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其次,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进一步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从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内部建设和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综合性专业。

②深化校-园合作,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与幼儿园共同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甘肃省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实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校-园共同完成教学和见习实习任务。以此,也可满足学生不定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需要,探索学校和幼儿园之间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已对临夏市6所示范性幼儿园授牌“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③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以“爱职教、爱专业、爱校园”为主要内容,向学生传授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职业道德。首先,开设专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使学生系统认识什么是教师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了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原则与基本内容。其次,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其他课程之中,弥补讲授式的缺点,恰当的结合教学现身说法。最后,把职业道德教育以活动的形式展示。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中扩展到活动当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训练学前专业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模拟课堂教学比赛以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方面的。

(2)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发5门重点课程建设,一方面满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的优化,形成学前教育专业极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以临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核心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建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建成《创意手工》、《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舞蹈创编》3门精品课程,开发《简笔画教程》、《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导》、《幼儿教师技能训练》、《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5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开课件制作课程,为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技能,在声乐课中增加“幼儿歌曲”的课时量,在钢琴课中增加“即兴伴奏”的课时量,在舞蹈课中增加“幼儿舞蹈创编”的课时量,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中增加“幼儿故事编讲”的课时量。 

③优化完善课程结构。夯实幼儿教育的专业基础。为培养更能适应幼儿园需要的人才,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过去三学六法的局限性,拓宽并加强基础理论课,重点改造专业课,新开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儿童文学》等。加强实践环节。以往,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活动采取集体见习实习的形式。平时的集体见习活动,主要是由各课程的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集中的实习:二年级下学期集体见习和三年级顶岗实习。参与有关课程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活动,每学期1—2次。通过与幼儿园零距离对接,了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及设置。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建设1门精品课程,开发3门校本教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建设2门精品课程,开发2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编写进度表

校本教材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简笔画教程》

 

李  静

《幼儿歌曲弹唱》

 

朱晓东

《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导》

 

张艺玲

《幼儿教师技能训练》

 

苏  华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马海渊

精品课程建设进度表

精品课程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创意手工》

 

房庆为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马爱萍

《幼儿舞蹈创编》

 

马路明

(3)教学模式改革 

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活动,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观摩后,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学生释难答疑,之后每个学生提交观摩总结。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即在一段时间内,到幼儿园实习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工作。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教学法课程尽量延伸到幼儿园教学的一线,着力于学生从教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特长”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分阶段进行过关考核。增加学生爱学、从教实用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鼓励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培养学生特长和兴趣的文艺活动和竞赛。 

(4)积极推进评价方式改革

考核评价既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养成的检测,又起着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岗位的工作要求,通过考核对学生是否具有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进行科学的测量。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名能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工作的职业人,因此考核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而更重要的是让师生进一步掌握学生的素质养成情况,能够查漏补缺,及时地补救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模式与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立体化、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对于深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继续积极探索与构建。在全面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学生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行业,用人单位其实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我校要摆脱单纯教师评的恶性循环圈,通过校外和校内共同考核来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双重考核评价的优势。校内考核主要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等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采用试卷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老师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而校外考核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见习实习阶段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内容,由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由用人单位进行评价。从而体现校内考试+校外考核的优越性,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尊重学生主体性,我们亦可以采用自主式评价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任课老师对课程评价的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确定课题内容,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终评的方式,形成最终成绩。这种评价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结果能较为科学地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建成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校园网和现有资源,以活动为载体,能力为核心,构建现代化环境的教学新模式,逐步建成对本专业教学实况进行采集、编录、影像合成、电子教案、典型案例、优质核心课、特色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专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6)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活动,更新教育观念。定期组织教师结合社会进步、学校改革、专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关专题的理论学习和专题讨论,鼓励教改研究。结合专业特长,探索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引导教师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专业技术技能证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推选2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选派6名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

(7)学科带头人培训

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坚持“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的工作思路遴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制定培养计划及方案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把学科带头人培养起来,后续该团队指导实施建设立足于校本部的精品课程,以点带面去推动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改革。

(8)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发挥新建专业大投入、高标准实训基地条件优势,增强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求招生即招工,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具有示范价值的实验实训系统。

校内实训系统:包括各专业技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基地,新增3个模拟情景教室。如琴房、舞蹈房、画室、手工操作室、声乐教室等。使学生在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中发展专业技能,扎实专业功底。

校外实训系统:建立一定数量的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主体的见、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和幼儿园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成品型人才培养。实行学校和幼儿园双师指导的实习方式。

(9)职普融合建设

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在近十年来长期面临招生难、学生中途辍学、民办中职关门停办等等困难,需整合高中教育,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在普通高中学校内增设职业教育的课程,让所有的孩子平等自由地选择课程,自由地规划自己人生的未来,自愿选择是上大学继续深造还是即刻就业。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技能教育十分重视,包括对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等,从教学资源状况来看,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整合,更加有利于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建设进度

学前教育重点专业建设执行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具体工作进度见表3-1:

表3-1  学前教育重点专业项目建设进度

 

建设项目

学前教育重点专业项目

负责人

苏  华

建设内容/建设时间

2017年9月至2018年9

2018年9月至2019年9

学前教育重点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加强对学生德育、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信息化素养的培养。

试点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2018年入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试点改革。

2.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1门精品课程的开发,学前专业的优质视频、课件、讲稿、音频、文本、图像等的建设与开发。

3.3门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4.全面完成3门校本教材开发。

1.2门精品课程的开发,学前专业的优质视频、课件、讲稿、音频、文本、图像等的建设与开发

2.课程改革的效果的跟踪,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评价。

3.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与探索,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探索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

4.完成2门校本教材开发。

3.师资队伍培养

1.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提升专业能力。

2.举办三次校本课程研发专家论证。

3.百分之六十教师参加专业研修。

1.以“传帮带”的方式请优秀教师培养带动本校本专业其他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创新教学模式。

2.承办临夏州学前教育发展研讨会,分享最新教学理念与成果。

4.实训建设

建设2个幼教模拟实训情景教室,作为校企合作教研研究,用于支撑学校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资源建设。

采购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实训设备,加强校企合作教学研究。

六、经费预算

学前教育专业初步预算资金约21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120万,师资队伍建设20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70万元。见表3-2。

 

 

表3-2学前教育专业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学前教育专业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省级财政投入

(万元)

地方财政投入

(万元)

行业企业投入

(万元)

学校自筹投入

(万元)

合计

(万元)


建设内容

建设分项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

10

 

 

 

 

 

 

10


2.课程体系改革

45

 

 

 

 

 

 

45


3.数字化资源中心构建与应用

50

 

 

 

 

 

 

50


4.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8

 

 

 

 

 

 

8


5.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与改革

7

 

 

 

 

 

 

7


师资培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的建设

5

 

 

 

 

 

 

5


2.骨干教师培训

5

 

 

 

 

 

 

5


3.“双师型”教师培养                        

5

 

 

 

 

 

 

5


4.兼职教师的聘任

5

 

 

 

 

 

 

5


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

 

 

0.5

0.5

 

 

2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50

 

 

2

2

 

 

54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8

 

 

2

2

 

 

12


4.职普融合建设

1

 

 

0.5

0.5

 

 

2


合计

 

200

 

10

 

210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小组,全面负责建设,使各项工作任务职责到人。

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苏  华

副组长:马爱萍  张艺玲

组  员:朱晓东  李  静  马海渊  徐  瑛  谢  云  余海明

房庆为  郭  淼  马旭芳  李国玲  毛凤翥  马路明

王  振  张  蓉  鲁海燕  薛生鑫  曹继涛  董雯静

周雅蓉  汪珂帆

(二)资金保障

将专项资金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及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保障本展业建设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管理保障

强化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学校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开放运行管理办法等。各项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建设进度与效果。

(四)质量保障

完善项目质量标准,建立各分项工作规范和质量监控体系,实施项目质量责任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督导检查,使全体成员树立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相互监督、紧密协作的观念,确保专业建设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专业二:畜牧兽医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畜牧业是我州的支柱产业,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农牧稳州、畜牧强州战略,为我州农民脱贫致富,扩大就业创业门路,实现我州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6年我州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05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05万户,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由380元增加到615元,2017年提出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8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800户,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75%的奋斗目标,随着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实用技能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二)专业基础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创建于1987年并开始第一届招生,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建成总面积200多平方米的3个畜牧兽医专业综合实训室,总价值约73.4717万元;现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高级讲师9人,讲师2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多年来得到了州委、州政府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业务发展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专业教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专业教学注重专业技能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学生在近年来参加省州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一直承担着州内养殖产业绝大多数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自1987年以来,畜牧兽医专业为全州输送了近2000多名合格的专业人才,为本州畜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州内本专业和其他行业的骨干,也有部分毕业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州内专业技术方面的引领人才,他们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建设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根据我州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学校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积极探索和改革,顺应畜牧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本土化专业教学资源,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和开辟稳固校外实训基地,并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畜牧生产要求,校企共建现代畜牧教学场地;立足三农服务,依托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以现代养殖新技术和兽医防治技术培训为抓手 ,引领和辐射区域畜牧业发展,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积极应对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形成课程设置合理、实训设备先进、师资实力强大的重点专业,为我州畜牧业良性健康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组织教学,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过程考核为评价手段,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形成“创新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素养良好,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繁殖及改良、疾病诊断治疗与疫病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治与疫病防控等实践操作能力,能处理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岗位需求的实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两年内“双师型”教师达到95%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引进兼职教师 4名。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

加大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力度,确保本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8%以上,就业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构建与企业员工素质需求相适应的德育及校园文化基地;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建设思路

在现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上,按照当地畜牧产业发展,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知识全面、特长突出、终生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加大培养专业教师力度,为专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能力;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点,以合作教育为理念,以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为依托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运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形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二)改革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建设。                                              

(三)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要,重组课程内容,共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完成《青贮饲料操作规程》、《兽医产科学》、《村级防疫员培训教材》等校本教材的开发;完成专业课程电子教案、考核标准、试题库等课程资源建设使《兽医临床诊断学》、《畜禽营养与饲料学》2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探讨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

校本教材编写进度表

校本教材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青贮饲料操作规程》

 

石自正

《兽医产科学》

 

霍建成

《村级防疫员培训教材》

 

佘文

精品课程建设进度表

精品课程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兽医临床诊断学》

 

霍建成

《畜禽营养与饲料学》

 

 石自正

(四)改革评价模式

建立综合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社会交往能力、方法使用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考核核心;在考核中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看重职业发展、看重激励作用;同时包含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评价体系(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专业技能素质课)、实习实践教学评价、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合作、遵章守纪的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培育。将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养成作为评价内容之一,贯穿于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

(五)师资队伍建设

从社会、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专家、生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等“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强化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新技术。一是每年从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录用一名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来更新本专业的师资结构;二是每个学期选派2位教师到高校或企业进修。对专业教师定向培养,规定每两年至少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侧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加到企业培训时间,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三是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安排教师每年定期参加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畜牧兽医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建设期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

(六)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使得有合作协议的企业达到8家,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充分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需要。合理设计实训室的环境、工位、操作规程、人员配置、环保与安全规程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

四、建设内容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现代畜牧产业的特点,强化学生实训技能的锻炼,在完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依托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燎原乳业、临夏市鲁临良种羊繁育中心、临夏市众兴畜禽用品有限公司、临夏市宠物宝宝生活体验馆、新疆天澳牧业有限公司、兰州新区大北农牧业有限公司、康美牛业集团、临夏州各县市畜牧兽医站。共同优化“校企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基于就业创业过程设置教学项目,将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引入课程,创设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互通的学习平台,实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真正实现专业教学需求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对接。

专业课程建设实行“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技术实践”三大课程结构并存;“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打造专长”三条教学活动主线并行,依据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实际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有机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元素,按照岗位要求,学生可考取的技能证书主要有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饲养工等资格证书。

(二)多渠道多形式,校企共培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双”带头人,力争在近2年内引进和培养2名专业“双”带头人,作为专业发展和提升的引领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参加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师资培训,参与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提升与管理,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等措施,使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

2、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在现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争取通过国家或省上骨干教师培训,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现有的每位专业教师均成为“双师型”骨干教师;并向学校申请补充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今后专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教学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校企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学需要将聘请2名专业生产单位和生产企业一线专家;作为专业教学的优化和补充。

4、专业化素质提升,鼓励教师加强业务自修,不断加强技能锻炼,力争让每位教师不论在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确保学生全程实践

在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训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校内实训功能,继续稳固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反馈与评价。

(五)依托“三农”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1、技术培训。对全州畜牧工人、养殖企业工作人员及养殖农户进行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

2、技能鉴定与技术推广。进行中短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

(六)扩大专业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以畜牧兽医专业为龙头,调整专业群结构,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充分带动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群的整体水平。

(七)职普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在高中选修技能课程,而原来职业高中的学生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术课程,整合高中教育,实行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体化,贯彻落实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资源共享,打破职普阻隔的现状,做到优势互补,学分互认。利用职高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改变原先职业高中只注重专业技能,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渗透协作,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为今后的高考专业选择、就业方向提供帮助,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输送优质专业人才。

五、建设进度

畜牧兽医重点专业建设执行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具体工作进度见表3-3:

表3-3畜牧兽医重点专业项目建设进度

 

建设

项目

建设

内容

完成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坚持模式创新,创新工学结合、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并逐步工学结合、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形成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种要求,确定主要的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完成《兽医临床诊断学》1门精品课程申报。

继续进行课程建设,根据各工种职业技能考试标准,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完成《畜禽营养与饲料》1门精品课程的申报。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结合当地专业特色完成3个生产项目校本教材。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补充完善3门校本教材。

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

形成本专业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等3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等3种教学方法运行实施。

数字化资源应用

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继续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选拔校内专业教师2名为专业带头人

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

骨干教师培养

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训项目实践活动, 提高骨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锻炼培养骨干教师2名

培养骨干教师2名;通过校内外实训、实践,通过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提高骨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

培养既有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又能适应教学的专业“双师型”教师11人次

继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兼职教师培养

实施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聘请2名生产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既能指导校内实训教学又能在校外顶岗实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兼职教师队伍。

继续建设兼职教师信息库,聘请2名生产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体系建设

制定和修改委员会章程

制定委员会内部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记录表

校内实训

建设

新建微生物传染病实训室1个

继续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训设备验收单

实训设备使用情况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章程、合作规划和合作方式

职普融合建设

与当地初(高中)签订合作协议,扩大生源,高考与就业班相结合

与当地初(高中)签订合作协议,扩大生源,高考与就业班相结合

六、规划资金

初步预算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85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20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95万元。分项分布见表3-4:

 

 

 

表3-4  畜牧兽医专业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畜牧兽医专业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省级财政投入

(万元)

地方财政投入

(万元)

行业企业投入

(万元)

学校自筹投入

(万元)

合计

(万元)

建设内容

建设分项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

 

 

 

10

2.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创新

40

 

 

 

40

3.教学模式改革

8

 

 

 

8

4.评价模式改革

7

 

 

 

7

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20

 

 

 

20

师资培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6

 

 

 

6

2.“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

4

 

 

 

4

3.骨干教师培养

4

 

 

 

4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6

 

 

 

6

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8

 

 

 

8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65

 

 

 

65

3.校企实训基地建设

20

 

 

 

20

4.职普融合建设

2

 

 

 

2

合计

 

200

 

 

 

200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和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项目建设专家组,对专业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指导,对阶段性目标定期检查,并一起商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

畜牧兽医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组:

组长:霍建成

副组长:石自正

成  员:佘文赟  杨正谦  金玉礼  马秀英  鲜秀梅  高玉林  

唐志明  孙全煜  杨文瑾  陶  波

2.经费保障

为确保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顺利,充分利用财政支持资金,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经费,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确保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各项目标能够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加强对专项经费的实用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和审批制度,保障资金用好、用到位。

3.政策保障

(1)制定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建立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

(2)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3)实行项目小组例会制,定期汇报情况,反馈问题,商量对策确保每一阶段任务的完成。

八、预期目标

畜牧兽医是我校重点专业,在现有专业基础上,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要达到:

(一)创新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在畜牧养殖、畜禽疾病防治、畜牧产业规划等工作能力为主线,深化“校企结合、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促进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完成课程建设,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二)课程资源建设

建成对畜牧兽医专业电子教案、优质核心课、特色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库,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图书资料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订阅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及学术期刊读物,以开阔师生视野,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3.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4.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在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上进行扩建、扩充、补充实训设备,建成“企业级”的实训室,保障“岗位化”的实训教学;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使得有合作协议的企业达到8家;面向社会进行中短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

专业三:商务阿拉伯语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紧密相联,在互利互信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人才保障,各层次学校的阿拉伯语专业负着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重任,不断探寻在经济全球化景下阿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商务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键。

(一)国内需求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阿语作为其中之一的小语种受热捧,阿语人才的未来在各个领域会有大量的岗位需求。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继续深造方面:(1)有条件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由学校推荐出国留学;(2)应届毕业生成绩优异者可推荐免试升入高职院校。工作方面:(1)可以与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公司做翻译或者直接做业务,在义乌、广州、深圳等地就有很多这样的公司;(2)到各级各类学校任职阿拉伯语教师;(3)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都有招聘阿语毕业生,未来的需求量只会有增无减;(4)互联网经济能够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如阿拉伯语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需要相当部分懂阿语的IT人才、电子商务、多媒体运营人才等。

(二)国际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中东、西亚的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约旦、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阿曼)的联系更加紧密,复合型外语人才前景广阔。因此,英阿双语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加大,成为我校商务阿语专业努力的重点方向。具体来说:毕业生可以做空乘等服务行业,比如在阿联酋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之类的知名航空公司,待遇比较好丰厚;入职大型国营、民营企业,开拓阿拉伯及其周边市场,做销售等;国内大型国企驻外翻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建筑等国有企业有着大量阿语的毕业生。

(三)现有基础

商务阿拉伯语是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阿拉伯外教3名,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要有阿拉伯语三年制、英阿双语三年制、商务阿拉伯语三年制;现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5个教学班共200名学生。本专业是学校的精品专业,被州委、州政府和州教育局确定为“全州中等学校特色专业”。该专业借鉴和选用国内外优秀的阿拉伯语教材和教学计划,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近年来培养了近500名优秀阿语人才,活跃在东南沿海等国内外贸公司和西亚、北非等国的中资企业中。

已有的同声传译实训室和语音实训室是我校最具特色的实训室之一,是我校外语教学、教学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是我校阿拉伯语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室坚持开放式教学,通过开放实训室,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激发了学生对阿拉伯语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利用实训资源,争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设目标

本专业教学依据《基础阿拉伯语教学大纲》总体要求,向学生传授阿拉伯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阿拉伯语语言熟巧和技能的全面训练;使学生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及国情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掌握用阿拉伯语、英语进行双语交际的必备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双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步入就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阿拉伯语毕业生更加适应外贸翻译、业务拓展等工作;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激发他们为祖国和人民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勤奋、严谨和虚心好学的学风。

三、建设思路

争取国家、省级支持,建立维护语音室、同声传译实训室等阿拉伯语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招聘外教,提高阿语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批能胜任英阿双语教学的业务骨干,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内外兼修,争取使我校商务阿语品牌更上一层楼。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创立与发展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使然传统的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和阿语语言文学的学科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是阿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出现了商贸阿语课程,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构建“以专业主干课为支撑,职业技能本位课程体系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建设与市场需求对接,努力完善课程设置,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专业主干课为支撑,职业技能本位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阿拉伯语精读》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打造成省级精品课程;确定职业技能主要的教学内容,建设《阿拉伯语口语》、《英阿双语》、《阿语书法》3门核心课程;编写《实用英阿交际口语》、《舌尖上的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书写入门》3本校本教材。英阿双语是努力建设的重点方向。

 

校本教材编写进度表

校本教材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实用英阿交际口语》

 

苏伟

《舌尖上的阿拉伯语》

 

马义哲

阿拉伯语书写入门

 

王中全

精品课程建设进度表

精品课程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7年9月-2018年9月

2018年9月-2019年9月


阿拉伯语精读

 

马玲

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1)商务阿语专业教学要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为依据,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商务阿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使我校的商务阿语专业突出口语强化,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学在重视学生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镜。

(2)教材建设方向

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完善的、适合中职学生水平的阿拉伯语教材及测评系统。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水平的阿拉伯语、英语双语教材。

4.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

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考核制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课程评价体系,确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考核制度,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课程评价体系。

5.数字化资源应用

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为契机,突出现代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建设我校教学资源库,并完成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校进修、主持教科研项目等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职责是引领专业方向、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标准制订、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带动专业建设,使该专业在目标定位、发展规划及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上均能体现前瞻性、特色性及科学性。

2.骨干教师培养

(1)选择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校内专任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参加全国高校阿拉伯语青年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向兄弟院校和其它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操作技能通过参加国家和省市培训吸收先进职教理念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学习先进技术等措施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并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2)与国外合作院校开展师资交流互换项目,引进外籍教师,相互交流合作。

3.“双师型教师培养

每年争取派送3名青年教师到阿拉伯国家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阿拉伯语综合水平,进而提高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教科研能力达到双师水平

4.兼职教师聘用

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或行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培养和帮助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专兼职结构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构及运行机制

通过对职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对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提出以教学、就业为主体,促进校企之间深层次的合作。共建合作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商务阿拉伯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拉近学校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实训室建设及实训活动安排

(1)同声传译实训室

同声传译实训室是外语教学、教学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是我校阿拉伯语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室坚持开放式教学,通过开放实训室,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并激发学生对阿拉伯语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利用实训资源,争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语言实训室

语言实训室是进行阿拉伯语教学和实践的重要基地,为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提供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语言实训室以阿拉伯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侧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阿拉伯语输入法等多项语言技能,为教学活动创造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环境。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带领学生到沿海各城市的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增强就业技能。

4.职普融合建设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职普融合办学最大问题在于难以通过在校学习使得语言类专业课学习成绩取得突破与提高,随着融合办学进程的推进,凡遇到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面的问题时,两校均能本着“互信共商”的原则协同解决,校校融合、生生和谐、师师共进,形成稳固的合作办学关系,互相学习相互影响。职校教师面对复杂生源给予学生无尽的包容与关爱,职校教师专业成长得益于普教良好的学科教研氛围,获益良多。两校教师既是“伙伴”又是“对手”,不同学制班级取得的进步激励着对方教师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实现了师与师的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五、建设进度

商务阿语重点专业建设执行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具体工作进度见表3-5:

 

 

 

 

 

 

 

 

 

 

 

 

 

 

 

 

 

 

 

 

 

 

表3-5商务阿语重点专业建设进度

 

重点专业建设

负责人

马义哲

建设内容

2017年9月至2018年9

2018年9月至2019年9

商务阿语重点专业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① 完成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②完成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以专业主干课、职业技能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方案申报《阿拉伯语精读》为校级精品课程。

优化阿语教学模式,从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阿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申报相关教学科研项目申请书。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标准计划书。

④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考核制度,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课程评价体系。

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及办法。购买网络文化基础课精品课程资源、通用主体素材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① 继续完成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②根据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确立模块课程、专门化课程,确定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结构,巩固完成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以专业主干课、职业技能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方案

继续优化阿语教学模式,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阿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申报相关教学科研项目申请书。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标准计划书。

对多元化学生考核评价方案试点信息反馈分析,完善本专业多元化学生考核评价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课程评价体系。

继续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完善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计划;参加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按要求进行开发优质核心课数字化资源建设。再购买网络文化基础课精品课程资源、通用主体素材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①拟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并分期安排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校阿拉伯语专业进修活动,申报校级、省级教学科研项目。

选择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参加国内外高校阿拉伯语教师培训学习并和其他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提高我校学生专业技能。聘用外籍教师,强化学生口语,突出语言实用化。

③制定培养3名“双师型”教师的计划。提高双师型教师的阿拉伯语综合水平,通过培养使其具备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并参与阿拉伯语特色教材的编写,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技能大赛和实习就业。

聘任2名有影响的专家或阿拉伯语相关行业的技术骨干人士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参与编写阿拉伯语特色教材。

①继续对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使专业带头人能掌握本专业前沿技术信息,主导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并有较强专业教学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完成目标任务。

再培养师德、教学质量优良的骨干教师,能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在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继续参加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师培训学习并和其他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开展合作,学习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提高我校学生专业技能。聘用外籍教师,强化学生口语,突出语言实用化。

③再制定培养3名“双师型”教师的计划。通过培养使其具备优良的师德,胜任教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阿拉伯语综合水平,通过培养使其具备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并参与阿拉伯语特色实训教材的编写,能够指导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和技能大赛,发表专业论文1篇。“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聘任2名有影响的专家或阿拉伯语相关行业的技术骨干人士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优良的职业素质,教学、实训效果良好;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参与编写阿拉伯语特色教材。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①我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邀请阿拉伯语相关企业专家,共同协商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商务阿拉伯语专业特色及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并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及管理制度。采购实训必备设备。

②在现有的同声传译及语音实训室的基础上,商讨建设1个校内学习型实训基地(阿语角基地)。

在国内沿海城市中设立联络处,在国外阿联酋等国设立就业联络处,帮助学生就业。

④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形成校校融合、生生和谐的合作办学关系。

建立校企合作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促进校企合作长期、健康、稳定发展。①我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继续邀请阿拉伯语相关企业专家,完善制定符合我校商务阿拉伯语专业特色及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及管理制度。采购实训必备设备。

②继续商讨建设校1个内学习型实训基地。

③继续在国内沿海城市中设立联络处,在国外阿联酋等国设立就业联络处,帮助学生就业。

④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形成校校融合、生生和谐的合作办学关系。

六、规划资金

规划总资金200万。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50万,师资队伍建设116万元,学生实习及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4万元。分项分布见表3-6:

 

 

 

 

 

 

 

 

 

 

 

表3-6  商务阿语专业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商务阿语专业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省级财政投入

(万元)

地方财政投入

(万元))

行业企业投入

(万元)

 

学校自筹

投入

(万元)

合计(万元)

建设内容

建设分项


 

 

 

 

 

2017年度

2018年度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

 

 

 

 

8

2.课程体系改革

22

 

 

 

 

22

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10

 

 

 

 

10

4.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

4

 

 

 

 

4

5.数字化资源应用

6

 

 

 

 

6

师资

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4

 

 

8

16

28

2.“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

4

 

 

 

3

7

3.骨干教师培养

4

 

 

1

6

11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4

 

 

33

33

70

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6

 

 

 

 

6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5

 

 

 

 

5

3.校企实训基地建设

20

 

 

 

 

20

4.职普融合建设

3

 

 

 

 

3

合计

 

100

 

 

100

200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商务专业建设,使各项工作任务职责到人。

组  长:马义哲

副组长:王中全、马玲

成  员:黄晓雷、马继明、苏伟、马龙梅、马小明、马玉清、马  丽

马新忠

(二)经费保障

利用重点专业建设资金,将省级专项资金用于英阿双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及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上,保障本展业建设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管理保障

强化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学院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开放运行管理办法等。各项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建设进度与效果。

(四)质量保障

完善项目质量标准,建立各分项工作规范和质量监控体系,实施项目质量责任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督导检查,使全体成员树立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相互监督、紧密协作的观念,确保专业建设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项目一: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一)建设背景

1.社会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随之发展。数字化信息建设发展是职业学校在信息化时代中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办公等各个方面。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学校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育背景

学校是教育发展的摇篮。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目标所在。如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建设数字化校园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校园数字化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是一种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变的过程。随着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教育教学的各种资讯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方式,其灵活、多元的模式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3.政策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要求:“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需求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的加快,学校目前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服务区域职业教育,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建设高起点的数字化校园,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学校间、校企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1.满足信息化深入应用的需求

我校虽然已经建成了校园网,但主要用于宣传,校园网络基础能力比较弱,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总体层次较低,主要以基础应用为主,如教务、财务等。很多应用系统更多地体现在基础管理工作方面,教育教学方面以及为学生、教职员工服务的功能很弱。

2.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和扩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有的网络设备在过去几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深入以及学生和教职工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另外校园网络也面临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现有设施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和补充,目前很多设备(包括网络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等其他网络设备)性能已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同时缺乏硬件防火墙和其他的安全防护容易造成整个系统工作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对数字化校园体系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3.中职教育发展和国家政策方向的需要

《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职成9号文件》要求大幅度提高中职示范校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要求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职教品牌、增强产业发展的必要推手,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

(三)现有基础

1、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学校校园网目前覆盖教学楼、一号实训楼、食堂、活动中心及全部管理和业务部门,楼宇、主干线路之间光纤千兆级连、汇聚,共设有8个结点,外网接入电信100M光纤;各教室均配置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可根据教学需要开通互联网;学生宿舍、食堂及活动中心有线网络与无线WIFI全覆盖,可按指定时间段开放;学院现建有1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6个多媒体网络阶梯教室、6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语音室、1个同声传译室,全部开通互联网,便于教师、学生查询相关资料。

2、学校网站正式建成运行

于2015年3月初建成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网站,网站域名http://www.Lxzzyxx.com功能逐渐完善,在促进信息公开和对外宣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校对外宣传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之一。

3、初步建成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015年12月9日成立了学校网站管理领导小组和网站管理办公室。在建设校园网和应用系统时,安全管理体系也逐步建设。出台了《临夏州职业学校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通知》;建立了《网站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了《临夏州职业学校信息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临夏州职业学校网络信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4、图书馆硬件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学校图书馆自2015年开始筹建,2017年5月竣工,现已投入使用。图书馆综合楼整栋建筑分为7层,总建筑面积23000.56平方米,其中1-4层为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约15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500多个,会议室1个,设置第一文科借阅室、第二文科借阅室、第一理工借阅室、第二理工借阅室、教师发展中心、学生书吧、学生自习室等,图书总量约为3万册,期刊杂志200余种。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外网接入多链路(电信、移动、教育信息网等)带宽逐步达到500M,办公、教学、生活区域无线WIFI覆盖率达70%;构建以“云服务、云计算”为核心的资源虚拟化、管理集中化的公共计算环境,实现信息的全方位获得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业务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信息流转效率,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与学校整体定位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制订校园信息标准和数据使用规范。建立包括《网络信息工程建设规范》、《信息系统开发及数据交换标准》、《信息编码标准》等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2.搭建校园信息化硬件通道,扩充校园网络出口带宽,购置网络安全设备,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成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硬件平台。

3.实现学生食堂、宿舍及体育场(包括篮球场和排球场、网球场)空间无线WIFI全覆盖。

4.建成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技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

5.筹建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标准的数据库,通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图书馆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三、建设思路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掌握建设的“急所”和“重点”,保证整体规划逐步落实。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全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抓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我校有限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示范效果。

3、需求驱动,务求实效。立足学校各部门具体业务需求,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对数字校园的需求为根本导向,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才能真正生根。

4、立足高端,跨越发展。高起点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尽可能引入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充分发挥我校的后发优势,争取技术、管理机制与经费到位,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贯彻“整体规划、统一设计,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拓展校园网数字资源空间维度,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为教育教学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

(一)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软硬件建设

在现有校园网体系结构上,更换核心交换机,保证核心层的设备冗余,增加防火墙的基础上,同时增加集病毒防范、入侵检测、信息过滤、身份认证、存储备份、日志记录等为一体的网络安全设备,实现统一部署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校园网的安全、稳定与畅通。整个校园有线网做主干,无线网做补充

1.主干网改造。核心层升级到万兆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升级到可网管的全千兆交换机,网络出口升级改造,实现可管可控。

2.防火墙、网管、监控、安全系统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制定应急措施,防范突发的灾难性破坏,建立日常的安全检查维护制度。

3.无线网络建设。在学生食堂、宿舍及体育场(包括篮球场和排球场、网球场)空间无线WIFI全覆盖。

4.中心机房环境和供电系统改造。对现有中心机房环境和后备供电系统进行造。

(二)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图书馆内部馆舍空间设计、藏书布局、服务功能布局按照借、藏、阅一体化、“一门式”管理的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设计,图书文献资源馆藏管理、借阅流通将采用新的图书馆运行管理理念。

建设图书馆两大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即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RFID智能管理系统,其中,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图书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传统业务的自动化管理,该系统的运用可以使人工干预和操作过程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RFID智能管理系统是在图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图书借还、顺架、查找、馆藏盘点等的智能化管理(自助借还),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内部管理。

同时,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增加中国知网、电子书、就业培训数据库等,在改善网络硬件基础条件的同时,综合考虑信息服务软件环境的建设,使新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建成后能够在改善校园网信息化环境、提升对读者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五、建设进度

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执行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具体工作进度见表3-7:

 

 

 

 

 

 

 

 

 

 

 

 

表3-7特色项目建设进度

特色项目

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

负责人

马礼

建设内容

2017年9月至2018年9

2018年9月至2019年9

 

1.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软硬件建设

完成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软硬件建设整体方案设计;完成设备选型与采购,完成校园网综合布线,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

1.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设计方案;

2.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设备清单;

3.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设备政府采购合同;

4.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设备安装验收报告。

升级防火墙,完成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1.网络安全系统升级方案;

2.校园网中心防火墙安装调试;

3.做好升级后服务器正常维护,保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4.优化校园网各业务VLAN,完善网络结构;

2.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

1.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合同;

3.图书馆软硬件设备采购合同。

完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

1.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

2.图书馆硬件设备清单;

3.图书馆运行记录。

六、资金预算

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总投资250万元,不包括甘肃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的信息化试点项目分项目、分年度资金投向为:

表3-8 特色项目资金预算

其他特色项目

地方财

政投入

(万元)

行业企

业投入

学校自筹投入

合计

(万元)

项目

名称

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

1.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软硬件建设

90

 

 

90

2.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160

 

 

160

合计

 

 

 

 

250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在学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项目建设工作。学校聘请专家成立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建设项目进行指导和咨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学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监督的内容有: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展、经费使用、投资效益等方面。

1.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马礼

副组长:马宁  

组  员:马明岳铧、祁发展、周翼磊、张璟、何帆

2.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主 任:巩林立  西北师范图书馆技术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成 员:

鲁小勇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网络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李演军    兰州理工大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

张长荣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

周剑桥   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技术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

何显华   兰州大学图书馆技术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

(二)制度保障

1.严格执行《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思路清晰、工作方向明确。

2.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以项目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为依据,做到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3.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制定应急措施,防范突发的灾难性破坏,建立日常的安全检查维护制度。

(三)过程管理

1.强化进度管理,任务到人,严格按照《任务书》和《建设方案》安排控制进度,分年度、分阶段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项目建设中实行目标管理、专人负责,加强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

3.在项目建设期间,实行工作例会制,定期进行阶段性验收评估和不定期检查,接受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监督、检查、验收。

(四)经费保障

项目建设总投资250万元,由地方财政投入250万元。学校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建设经费足额到位,按期完成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八、预期效益

1.通过对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的更新、改造和完善,形成高效、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运行环境,通过对服务器、存储等网络设备的更新、出口带宽的升级,为学校的数字资源传输和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高对数据的处理及管理能力,为学校的数字资源提供安全保障。

2.通过对校园现有的各种系统和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以门户的形式为学校师生、社会提供所需的信息与服务,提高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竞争力,达到涵盖校园信息化的多个方面,包括数字资源平台、办公自动化、校园应用系统集成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发挥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速度和声、像、图、文的优势,为师生提供及时、快捷的获取大容量信息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平台。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文献资源管理、服务和存储体系,对专业电子文献资源不断增加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览学习环境,满足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

3.本项目建设对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提高,推动国家示范学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发展、校际间的交流、带动相关行业和区域的共同发展、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设立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校形成了分工合理、职责分明的项目建设工作机构体系,为此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马绍武

副组长:向建平、何有录、杨瑞

成  员:李云泽、陕子荣、王心辉、马存福、马玉勤

马永清、孙光华、樊英生、马  礼、马  胜

吴建华、郑莉莹、王  玲、何得平、祁昌才

 骞、王高宁、苏  华、马义哲、霍建成

马智才、马  

责任分工:

马绍武全面负责“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工作。

向建平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和实验实训设备采购招标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何有录分管项目建设办公室和重点支持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工作。

杨瑞分管项目建设检查、考核工作。

主要职责:实施对项目建设的全面领导、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评估和验收,以及制定相关保障措施,负责资金筹措、配置和监控。

2、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办公室

创建示范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主  任:何有录(兼)

副主任:王心辉(兼)

成  员:马存福、马  礼、贾汝锐、苏  华、霍建成

马义哲、张小吉、姬  珑

责任分工:

何有录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办公室工作。

王心辉负责项目建设管理、衔接、上报、验收等各项工作。

马存福负责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和管理。

贾汝锐负责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的考核工作。

马礼、马义哲、苏华、霍建成分别负责各自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的各项工作,项目建设中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张小吉负责项目建设材料汇总、有关文件起草、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姬珑负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统计、档案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起草学校示范建设项目有关文件、制度;贯彻执行、组织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决定;组织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的修订,组织编制子项目任务书;编制和协调年度建设计划,组织项目建设责任书的签订;负责项目建设的实施指导、考核和监控;督促、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自评、初验;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按要求如期报送相应材料;负责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统计和建设档案管理;负责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审计和验收的准备工作。

3、专项建设工作组

专项建设小组在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资金保障及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马存福(兼)

副组长:乔培东

成  员:杨逾虎、杨明

主要职责: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定并落实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编制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和落实方案,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监控资金流向并定期通报资金使用和评价情况。

(2)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学前教育重点专业工作小组

组  长:苏  华

副组长:马爱萍  张艺玲

组  员:朱晓东  李  静  马海渊  徐  瑛  谢  云  余海明

房庆为  郭  淼  马旭芳  李国玲  毛凤翥  马路明

王  振  张  蓉  鲁海燕  薛生鑫  曹继涛  董雯静

周雅蓉  汪珂帆

②商务阿语重点专业工作小组

组  长:马义哲

副组长:王中全、马  玲

成  员:黄晓雷、马龙梅、马小明、马玉清、马  丽

马新忠

畜牧兽医重点专业工作小组

组  长:霍建成

副组长:石自正

成  员:佘文赞、杨正谦、鲜秀梅、马秀英、金玉礼

杨文瑾、孙全煜、陶波

④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马  礼

副组长:马  宁

成  员:马  明、岳铧、祁发展、周翼磊、张  璟、何  帆

主要职责: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落实项目建设具体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分解建设任务,责任到人;定期报告项目建设进度及执行情况,接受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的督察与考核;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做好子项目建设的评价、验收工作;完成项目建设的其他日常工作。

(3)设备采购及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乔培东(兼)

副组长:马智才

成  员:杨  明、张伶明、王明选

主要职责:根据各子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合理选择相关专业实训设备型号、价格,制定设备采购计划,负责实训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满足教学实训需求,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硬件支撑。

4、项目建设监督工作组

组  长:向建平(兼)

副组长:杨  瑞、马红霞(州教育局职成科科长)

成  员:马  胜、吴建华、孙光华、郑莉莹

苏  华、霍建成、金玉秀(州教育局职成科科员

主要职责:参与制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及建设资金预算;全面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资金使用实施全程跟踪、监控,年末进行内部审核,保证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仪器设备采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发展、率先发展战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示范校建设有关文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建设计划有效落实。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示范校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指导学校项目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家指导常态机制。

2.构建制度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精细管理、循环提高”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建设示范性学校的要求,从制度建设人本化、教学运行程序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的角度,保证学校的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等各项制度能保障和促进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任务的实现。制定《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建立项目工作例会制度、项目经费使用学期预算制度、项目工作汇报人制度、项目建设集体研讨制度和项目建设奖励制度,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3.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机制保障

建立以分管纪检工作副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监督机构,负责信息收集、反馈,定期检查示范学校建设各项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控。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监督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确保方案实施进度和质量。

(三)过程管理

加强对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确保建设过程科学、严谨、务实、高效,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建立学习、培训、合作交流机制,为示范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建立全员参与、人人行动的内部配套政策、机制、制度和组织支撑,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依据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合理分解任务,靠实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管理,科学实施

建设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各专项建设工作组在项目建设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下,依据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阶段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实行项目建设的定期报告制度,随时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验收检查。

加强对省级财政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对资金投向、年度资金安排、固定资产购置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

(三)跟踪督查,科学评价

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和监督组根据有关规定,依据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项目建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随时进行监控,对项目阶段建设情况和整体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制定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对建设方案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如实填报网上资料,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工作。

(四)经费保障

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总额860万元。依据《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其中:

1.省级财政专项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用于重点支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2.地方财政投入2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特色项目建设;学校投入100万元,用于补充财政资金不足的部分,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五、经费预算

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预算总投入资金为860万元(见表5-1)。

一、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用向

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投入资金255万元,占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的51%。

(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资金56万元,占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的11.2%。其中,师资培训进修费用56万元,占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的11.2%。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投入资金189万元,占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的37.8%。其中,实验实训设备费用133万元,占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的26.6%。

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用向

地方财政投入资金250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占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的100%。

三、行业企业投入资金用向

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0万元,全部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四、学校投入资金用向

学校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商务阿语师资队伍建设。

5-1 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汇总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合计

省级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学校投入



金额

(万元)

比例

(%)

金额

(万元)

比例

(%)

金额

(万元)

比例

(%)

金额

(万元)

比例

(%)

金额

(万元)

比例

(%)

合计

500

100

250

100

10

100

100

100

860

100

省级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55

51

 

 

 

 

 

 

255

29.7

2.师资队伍建设

56

11.2

 

 

 

 

100

100

156

18.1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89

37.8

 

 

10

100

 

 

199

23.1

其中,实验实训设备费用小计

133

26.6

 

 

 

 

 

 

133

15.5

其中,师资培训进修费用小计

56

11.2

 

 

 

 

100

100

156

18.1

其中,数字化资源建设费用小计

76

15.2

 

 

 

 

 

 

76

8.8

 

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250

100

 

 

 

 

250

29.1

六、实施步骤

根据教育厅 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我校省级示范校项目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1.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项目建设办公室、专项建设工作组及监督工作组,明确各组工作职责。

2.组织学习,宣传动员

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认真研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6月下旬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同时要求各科室通过部门会议,集中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与学校建设计划,宣传到位,为项目建设实施奠定基础。

3.全面调研,制定方案

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7年9月-2019年9月)

1.第一年年度目标(2017年9月-2018年9月)

(1)总体目标

全面启动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并完成第一年建设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启动重点专业建设工作,搭建校企共建平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项目。

(2)具体目标

①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3个重点专业和1个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后开始实施。

制定相关制度,出台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社会评价、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考核等制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针对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全面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与企业合作,初步构建“弹性学制、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园校互动”、“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等3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重构重点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部分班级开始试行。

启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开发2门精品课程,完成7本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启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参加省级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完成协作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开发3个重点专业5门精品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启动重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年度分解目标落实建设指标任务。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13名,聘请兼职教师6名,选派26名教师外出进修、下企业锻炼的轮训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3个校外实习基地,并开始运作。

学前教育等3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所需投入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基本到位,改造校内实训基地3处、实训室10个。

启动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工程建设。初步完成数字化校园硬件支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按照示范校建设的阶段性验收目标和监测指标,自查整改,准备接受教育厅、财政厅的中期检查。

第一年度项目总体投入资金50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5万元,学校投入资金50万元。

2.第二年年度目标(2018年9月-2019年5月)

(1)总体目标

在分解落实第二年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完成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任务。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完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继续做好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2)具体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总结试点经验,在专业群中开始带动推广。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完成4门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和4本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准备公开出版3本专业教材。

完成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国家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继续做好3个重点专业4门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12名,聘请6名兼职教师,选派17名教师外出进修、下企业锻炼的轮训工作。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继续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加强3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全部到位,继续做好新建和校内实训基地改造和建设工作。

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能力建设,协作完成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任务,建成办公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并发挥其基础平台作用。

建成全校教科研成果展示室和各个建设项目的成果展示室,全面展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的示范性成果。

第二年度项目总体投入资金35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5万元,学校投入资金50万元 。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

2019年5月前,全面完成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目组对两年来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自查和分析总结,于2019年6月前完成书面总结报告,进行成果汇总,查找存在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准备迎接省教育厅、财政厅对我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全面检查验收。验收结束后,学校项目领导小组依据各工作组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工作组和个人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附件:1.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省级师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省级师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附件1: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项目管理,规范相关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建设计划顺利实施,依据《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商务阿语、畜牧兽医三个重点专业的建设和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第三条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原则是:“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程监督、定期考核”,实行学校与各负责小组各负其责,每项任务落实到人的管理体制和全过程的检查、考核、监督、调控机制,保证每项建设顺利进行和按期完成。

第四条 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的规划、实施、协调、统计、检查、评估、验收以及建设资金的管理与审计等。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学校成立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实施对项目建设的全面领导、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评估和验收,以及制定相关保障措施,负责资金筹措、配置和监控。

第六条领导小组下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办公室(简称示范办),示范办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主任,各项目负责人任成员,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示范办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起草学校示范建设项目有关文件、制度;

(二)贯彻执行、组织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决定;

(三)组织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的修订,组织编制子项目任务书;

(四)编制和协调年度建设计划,组织项目建设责任书的签订;

(五)负责项目建设的实施指导、考核和监控;

(六)督促、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自评、初验;

(七)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按要求如期报送相应材料;

(八)负责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统计和建设档案管理;

(九)负责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审计和验收的准备工作。

第七条学校成立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监督小组,分管纪检副校长担任组长,一名副校长和州教育局职教科科长担任副组长。监督小组主要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成立3个重点建设专业和1个特色项目共计4个建设工作小组,由各项目负责人任组长,相关专业教师任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在项目建设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下,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目标,安排建设进度,实施项目建设,完成建设任务,保证建设质量;定期报告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接受项目监控、检查与评估,做好建设过程材料的立卷归档。

第三章 建设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九条 我校项目建设实施流程为:项目分解、项目实施、项目监控、项目验收、项目评价。

(一)项目分解。依据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二)项目实施。各项目建设工作组在示范办的指导协调下,按学校批复的阶段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三)项目监控。示范办依据项目建设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对各项目建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实施监控。

(四)项目验收。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建设项目的阶段建设情况和整体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对学校整体建设项目年度检查、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

(五)项目评价。学校对项目建设效益进行自我评价,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对学校整体项目建设效益评价的准备工作。

第十条 我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要以省上批复的建设方案、建设任务书为准,任何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局部调整,不影响建设项目的目标、内容的变更的,需报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审核,经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对涉及建设指标等重大变更的须由学校报请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实行项目单位建设目标责任制,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和各项目建设小组须按《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规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全面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签订建设任务目标责任书,负责项目实施,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监控、审计、验收等工作。

第十二条项目建设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负责人择优配备项目小组成员,任务到人,责任到岗。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各职能部门应主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协调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不办。

第十四条 实行建设信息月报制度和重点信息及时报送制度。每月月底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统计表,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学期末和年底报送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报告。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通过“学校项目建设专题网站”及时公布各项目小组建设动态信息、阶段成果,加强对外宣传,实行项目建设的全面监控、全程跟踪。

第十五条实行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制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1-2周召开1次建设工作例会,研究落实项目建设工作;示范办每月1次或不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专题会议,通报建设进程,及时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促进项目建设;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1—2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对建设项目管理实行不定期检查、阶段性考核、年终验收和项目终期验收评估制度。

阶段性考核和不定期检查由示范办组织实施,其主要任务是对各建设项目的进度情况、阶段性建设成果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检查,通报检查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年终验收由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年初签订的建设目标责任书,对各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项目工作小组的工作进行专项验收、总结评比。

项目终期验收评估,先由项目建设小组提交验收申请和自评报告,学校组织有关专家,按照上级部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项目的目标实现情况、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的落实与使用情况和建设质量及效益等,进行验收、审计和总结评价。

第十七条各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项目工作小组要妥善保管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材料,及时建档,并上报示范办立卷归档。

第十八条 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学校监督小组的监督。监督的内容有: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展、经费使用、投资效益等方面。

第四章 建设资金与设备管理

第十九条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示范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二十条 省级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用于三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主要用于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省级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

第二十一条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示范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学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学校财务科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各级项目小组必须严格按计划分配使用经费,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保证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预留机动费由学校领导小组统一掌握,主要用于项目组织管理,支付某些不可预见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 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中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和使用的管理,依照学校设备仪器管理相关规定,按照学校物品采购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示范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定期检查、审计制度,自觉接受财政、纪检、审计等有关部门和学校示范办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四条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行全程监控与绩效考核制度,各有关部门和项目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激励与奖惩实施细则》,对每个建设项目进行不定期的跟踪检查和定期的中期考核、年度考核及终期验收。

第二十五条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项目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的实施情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项目进度、项目团队管理、项目效益等。项目主管工作组可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内容制订量化检查考核表。

第二十六条 检查考核时,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以文件或通知形式提前告知被考核部门。被考核部门在接到通知后,在一周内按考核要求进行自检自查,并形成自检自查报告,同时准备好考核所需要的材料,以备考核。考核结束后,将考核情况向被考核部门进行反馈,并在全校进行通报,对偏离工作目标的部门限期整改。

第二十七条奖励措施: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原则,对优秀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各项目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领导小组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专项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专项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项目总体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的;

(四)无违规行为,但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完成项目总体目标,致使项目不能验收的;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示范办、项目组和检查、评估部门及有关责任人在审批、管理、评估、检查、考核等过程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项目组可根据本办法的总体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示范办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示范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经学校示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包括用于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学校自筹资金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级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项目建设。

第三条专项资金坚持“统一规划、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由学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财务科是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共同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

第四条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与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无关的费用开支,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省、学校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的规定,应接受财政、审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 项目预算

第五条项目预算是学校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部门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第六条项目预算由财务科会同项目建设办公室依据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批复后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年度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分资金来源编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与年度预算。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年度预算进行审核,确定最终预算额度。凡获得项目批准的部门,由项目带头人统筹安排,在规定的开支范围、预算以内,自主安排资金。同时,项目建设办公室定期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七条各项目组应在核定的预算额度内,按规定的时间、格式和内容向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并附文字说明。

预算文字说明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目标、具体实施计划、招投标情况、具体保障措施、资金使用安排、设备采购计划、预计使用效益等内容。

第八条专项资金预算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支出管理

第九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其中省级财政资金用于硬件支出比例不超过省级财政投入项目资金总额的20%;单位设备资金总值不超过20万元。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经费是指,建设项目中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包括课程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等内容。

2)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是指,建设项目中用于聘请、培养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支出。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经费是指,建设项目中用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教师资培训、中小企业技术促进等内容。

经批准的基本建设支出项目,按财务规定和要求进行核算和管理。

所有经费报批经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分管校长核准签字,校长审批后由学校财务科报批。

第十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必须按照甘肃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凡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地方政府相关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还贷、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建设项目之外的人员劳务费支出,不得用于弥补与建设项目无关的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四章决算管理

第十四条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和临夏州财政局年度决算工作要求,及时将示范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支出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财务决算统一编报。

第十五条各建设项目小组应及时提供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招投标情况、资金管理和设备购置情况等内容。

各项目组应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进度,在项目建设计划期间内的年末专项资金预算额度结余,可结转下年按建设计划和规定继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所购的固定资产、物品须经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验收登记,使用权归项目组所在部门,并严格按照学院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建设计划完成后,预算额度如有结余,一律收归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项目结项时,若有结余资金,可按如下方案执行,由项目负责人选择:

1、转为重点项目启动基金。

2、转做其他类型项目,但需明确立项。

未完成计划任务的项目,未被批准认可的延超期的项目以及被中止、撤销的项目,其结余资金全部收作重点项目启动基金。

对于无故中止项目或因责任事故未完成项目,应追究项目带头人及其他责任人的责任,且停拨并追回已拨资金的剩余部分。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七条专项资金使用实行项目建设的年度报告制度,即按照项目建设年度进展情况、年度统计、年度资金预决算、投资完成情况及有关资料汇总形成年度总结报告,及时上报各级主管部门,定期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中期检查。

第十八条学校实行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学校主要领导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实施全面监督,各项目组长、财务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十九条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应对示范校建设各项目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实施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各项目组的绩效考评以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预算文本确定的绩效目标为依据。

第二十一条所有与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有关的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都应自觉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同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和各级纪检、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学校财务科及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要结合学校的其它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终审:示范校
【打印正文】